你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中企在非 >>中企在非
越美集团-用智慧换取丰厚回报
[来源:中非民间商会]    [发布日期:2015-02-12 15:13:00]

记者:王超

翻译:史煜琪




越美集团董事长徐志明表示:“未来,非洲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。”



22年前,徐志明在浙江诸暨创办了一家小型缝纫厂,专注于在家乡附近的发展。


但敏锐的商业头脑让他发现了更大的机遇,这一机遇掩藏在当时中国人知之甚少的地区——非洲。


早在中国竞争者出现之前,徐志明便将业务转向了非洲市场,现在他的事业已经在这片大陆上生根发芽,并越来越具有影响力。


徐志明是越美集团的董事长。目前,越美集团的业务有40%在非洲地区,其余60%在中国。他预测,这两个数字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反转过来。越美集团如今在非洲的年产量价值3000万美元。


“未来,非洲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。”徐志明说道。


他在非洲最近一次的收购,证明他对于这片新兴的广阔市场信心十足。越美最近收购了马里共和国的一家棉花种植园,这一种植园很快就能为越美在非洲的服装制造产业提供原材料。一旦服装工厂实现全部产能,便能将原材料的成本降低一半。


徐志明于1964年出生于诸暨,他的家乡以悠久的历史和高品质的珍珠而闻名。在过去2000年的时间里,诸暨一直都是中国最富饶的县之一,该地毗邻大海,为跨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,诸暨的繁荣赋予了当地人民与生俱来的经商天赋。


在这样的地方成长, 徐志明注定要成为一名商人。而政府的政策也助了他一臂之力。


20世纪90年代初期,徐志明年近而立之年,此时恰逢中国实行新一轮的改革开放。作为税收优惠政策的试点,更多的城市“敞开大门”以促进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。徐志明的家乡诸暨便是对这项政策反应最迅速的地区之一,数百家小型私营企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

徐志明与一些亲属一起,在1992年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,主要业务是服装制造。之后,这家小公司迅速发展成了商业帝国,业务涵盖服装制造、房地产开发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,员工超过5000人。


在过去13年间,徐志明一直通过经销商将服装卖往非洲。在尼日利亚,他的公司制造的彩色T恤最为畅销。此前,越美集团曾通过一家香港的经销商来负责尼日利亚市场,公司的利润率只有5%。然而在与非洲市场建立直接联系之后,公司的利润率增长至25%。


在尼日利亚,徐志明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。


尼日利亚临近赤道,全年气候炎热潮湿。当地居民会将布缠在头上,防止烈日侵袭,将布作为基本服装。但尼日利亚并没有纺织业,因此越美生产的服装很快便盛行起来。


“曾经有太多人想要购买我们的服装,我们不得不一天之内对产品几次提价。”徐志明说道。


2010年,徐志明与其它的纺织公司合作建立了工业园区,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财政安全,还能够更有效地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。


越美集团的业务遍及七个非洲国家,包括尼日利亚、加纳以及坦桑尼亚等,聘用非洲工人2600余名。不同于很多制鞋工厂仅将非洲作为制造基地,将产品出口至欧洲和北美地区,越美集团将非洲视为其销售市场。在非洲生产的大多数服装都卖给了当地居民,公司也很快由棉花栽培、纺纱、织染和制造服装各方面开始,建立起完整的价值链。


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板,徐志明注意到,中国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在过去十多年间不断地消失。棉花栽培区数目逐渐缩小,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。徐志明很早就发现了这一趋势,并且开始做出长远打算。


“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成本占一家纺织企业总成本的三分之二,”他说道,“这对公司、甚至整个行业,都是很大的威胁。”


面对国内市场利润越来越小的前景,徐志明很早就开始着手去做很多国内竞争对手现在才做的事情:首先将公司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迁至中西部地区,之后再转战国外。但是徐志明与许多谨小慎微的老板不同,那些老板都将公司迁至东南亚,而徐志明将他的企业直接迁往了非洲。


“我一开始就从没想过将工厂迁到东南亚,因为劳动力的竞争优势还不够大。”徐志明说道。他引用了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预期,越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总成本大约是中国的三分之二,而在非洲仅为十分之一。


“我相信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自然流动——从高成本地区流入低成本地区。”他说道,“在20世纪80年代,西方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到中国,而现在轮到中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国外了。你必须要承认,这就是发展趋势。”


徐志明还说道,目前越美集团的设计、开发以及一些制造工作都在中国完成,而未来将只有研究和设计工作依旧留在中国。


在2013年,徐志明先后十次前往非洲七国,这些国家多半位于非洲西部和东南部。越美在其中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基地,而另一些国家对他的公司来说依然还是处女地。


“非洲西部和东南部的国家有着更完善的基础设施、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以及较为良好的工业基础,因此对我们来说,从这些地区开始会更容易。”他说道。


徐志明对于在非洲扩展生意也确实有些担心。有些非洲国家并不十分稳定,政变时常发生,偷盗与抢劫是家常便饭,很多地方甚至完全没有基础设施。因此他的公司必须装备电力设施、建造工厂和工人宿舍、钻井,甚至资助当地政府先把路修好,才能为企业的扩张铺平道路。


但是即使到现在,他还是对这片大陆充满信心,他说道,“这就像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,第一批外国企业入驻中国一样。虽然缺乏技术工人,但是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。我相信非洲将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最终目的地。”